2022年开始,基层医疗器械市场有了全新的变化,从政策的端口就足以见得。7月下旬,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等3项服务能力标准的通知》,对此前的内容进行了修订。其实,从2022年起,申报达到能力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需对照新版《标准》开展自评,各级复核评价要以新版《标准》为依据开展。对2022年以前达到能力标准尤其是推荐标准的机构,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按照新版标准开展复核评价“回头看”。更大的变动是,按照“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1-2025)的通知》有关要求,对常住人口较多、区域面积较大的县,在县城之外选择1-2个中心卫生院,在达到推荐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逐步使其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医院多了,市场就的存量就被激活,这是关键所在。而常态化的基础建设,不仅仅分级诊疗的要求,也是建构整体生态系统。国家卫健委指出,要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医药、儿科、全科等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规范医保资金管理使用,力争全国达到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提高到60%以上,其中达到推荐标准的比例提高到12%以上。对于西部地区,力争达到能力标准的机构比例提高到40%以上。社区医院建设的重点是提升服务内涵,扩展服务项目,加强重点科室建设,合理设置住院床位,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力争2022年新增建成社区医院500家左右。新建社区医院原则上要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推荐标准。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县医院名单》,1233家县医院纳入提升名单。5月,财政部发布《关于下达2022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县域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项目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西藏、新疆脱贫县按照400万元/县的标准予以补助;对西藏、新疆(含兵团)非脱贫县、其余省份脱贫县、中西部地区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县按照200万元/县的标准予以补助。各县70%的补助资金用于县级公立医院,每县支持一家县级公立医院,各县30%的补助资金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比去年的分配表,虽然2022年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降幅较大,但2022年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补助资金有明显增长,主要来自新增分类县域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资金,全年补助资金总计24.12亿元。公立医院扩容一直是医疗器械采购需求的重要支点,不过公立医院改革正向深推进。新华社报道,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300亿元支持省市县三级疾控、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县级医院提标扩能等项目建设。可以看到,县域采购需求已经成为重点。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依托县医院建设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可以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政策倒逼市场转型,性价比越来越成为医疗器械产品竞争的关键因素,但基层市场还有深层次的症结。日前,赛柏蓝器械参加了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GE医疗中国公益支持的2022“健康新征程 关爱走基层”公益活动。从现场了解到,目前县域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得到进一步完善,截至到2021年底,全国有两万多家基层机构达到了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和基本标准,建设了2600多家的社区医院。但面对幅员辽阔的中国,基层医疗设备使用情况远不如想象中顺利。当前,从设备上来说,部分县级医疗机构一般来说,CT只有两台,磁共振只有一台。CT和磁共振的增强率一般都是在10%以下,不具备县域医疗机构的使用标准,对于一些重大慢病的关键诊疗技术,也相对是比较缺乏。在县域的放射科建设标准方面。人才也是重点之一。尤其是国家级贫困县,需要长期的帮扶。新技术的掌握决定未来不被落后。基于新的互联网+5G的技术,工信部和卫健委此前发布了一批试点项目,以肺结节、慢阻肺、冠心病,这三大致死率最高的疾病。通过CT筛查作为技术引导,在与之制定标准、技术扫描、图象处理,到进一步给出治疗建议,这都是基层所需要的。由此可知,标准的制定可以用重大的慢病做牵引,使其有落地的支撑点。还要通过互联网、医联体,对下级医疗机构进行赋能,进行人才培训,进行标准化建设,逐步推进。需要关注的是,以最普遍的超声检查为例,是目前最大的困难。一方面医疗设备要逐渐改进,但是我们现在国产医疗设备,虽可以基本满足超声检查,但缺少具有一定能力的超声医生,超声检查是操作者依赖的项目,不同的操作者、不同的超声医生针对同一个患者,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可能会存在漏诊,甚至可以误诊。GE医疗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也指出,县域医疗承上启下,以县域为龙头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发展对于分级诊疗实施、基层的健康水平提升都是关键性的一环。这其中,可以充分运用AI远程医疗等数字技术赋能县域和基层发展。通过打造一系列的智能设备、智能管理、智能临床的解决方案,构建智慧医疗生态,解决设备问题。政策倒逼市场转型,性价比和实用性越来越成为医疗器械的关键因素,此刻的市场仍有较大市场空间,医疗设备投放不可盲目,基层尤是。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