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支持
联系我们

杨浩(销售总监)
展会咨询QQ: 515616785
手机: 18964878976

首页 新闻中心

开卖医疗器械“通信巨头”华为的心思难猜

“通信巨头”华为卖器械?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3月21日,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发生变更,新增了销售医疗器械(第二类医疗器械)等业务。变更完成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变为:开发、生产、销售:通信及电子产品、计算机、卫星电视接收天线、高频头、数字卫星电视接收机及前述产品的配套产品,并提供技术咨询和售后服务;销售:医疗器械(第二类医疗器械);增值电信业务经营;佣金代理;货物或技术进出口(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

据公开资料显示,华为终端有限公司隶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1月23日,注册资本5亿人民币,是华为四大业务群之一,产品全面覆盖手机、个人电脑和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移动宽带终端、家庭终端和终端云。

华为布局医疗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特别是医疗器械,与飞利浦、GE、联影等等均有所合作,但都是在云平台上“做文章”。那么,此番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增“医疗器械业务”又在释放什么信号?华为难道想直接“插手”医疗器械销售?

华为医疗布局:既“铺路”又“上路”?

回顾华为的医疗布局,核心聚焦于搭建全场景的云平台,为相关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主要分为移动医疗解决方案、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解决方案、分级诊疗解决方案等。移动医疗解决方案主要是为医疗行业提供无线网络解决方案;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解决方案是为卫生信息化提供虚拟化云平台、健康档案全生命周期管理、云网络等创新ICT方案;分级诊疗解决方案是基于医疗协同、云端共享、开放兼容的一网一云一平台的新ICT架构,携手合作伙伴构建分级诊疗解决方案。

针对医疗,华为一直以来都是喊出“全联接医疗”的口号。即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深度融合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智慧化医疗服务体系。

2016年11月18日,飞利浦与华为公司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构建健康全程关护云平台,在数字化健康关护领域开展覆盖“健康关护全程”的全方位合作达成协议。

10月28日,上海联影与华为双方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即基于联影在高端医疗设备制造、远程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及包括医疗云在内的互联网医疗解决方案等产品和技术优势,结合华为在“云服务”方面的品牌、技术、服务、网络覆盖等优势,联手打造包括医疗设备、医疗软件、医疗云相关服务、医疗大数据挖掘与应用、顶级医生资源在内的一站式分级诊疗整体解决方案。

2018年10月,华为联合卫宁健康发布智慧医疗数据湖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华为医疗数据湖平台和卫宁健康智慧医院2.0、区域卫生3.0产品,帮助医疗监管机构、科研单位构建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

2019年3月,依图医疗与华为联合发布智能医疗云。智能医疗云是“一个底座三大技术”的融合,“底座”即华为的全栈式云和大数据底座;三大技术,即依图医疗的AI技术: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处理。

从近年来华为与医疗企业的合作来看,华为重在输出智慧医疗相关技术,为医疗企业“铺路”。然而,面对万亿医疗器械市场,哪怕是通信巨头也难免不心动。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4450亿元,比2016年的3700亿元增加了750亿元,增长率约为20.27%。预计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华为的小心思

有趣的是,去年A股上市的迈瑞就有中国医疗器械界“华为”之称,“正主”华为此番正式进军医疗器械,迈瑞的“华为”帽子恐将不保?不过,亿欧大健康发现,华为新增的医疗器械销售业务范围仅限二类医疗器械。

根据国家发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国家将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主要是从风险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划分。一类医疗器械是风险最低的,例如听诊器、视力检查仪、普通病床;二类医疗器械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包括X线拍片机、B超、显微镜、生化仪等都属于属于二类医疗器械;三类医疗器械的使用风险最高,技术含量也最高,例如心血管支架、人工关节、骨钉等等。

华为的心思或许并不在于传统医疗器械的硬件销售,而是在于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年的技术积累做产品的落地。

根据2017年9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18年8月1日起开始施行,其中出现了对此类人工智能软件的界定,这意味着医疗AI产品和企业有了“持证上岗”的要求。

对于通信巨头华为而言,其优势在于拥有自己生产的物理服务器、光纤交换机、路由器、移动通信基站等。智慧医疗是大势所趋,更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华为此次经营范围的变更是为未来的产品落地做好准备,把华为的技术优势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