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带金”销售成灰色地带 千亿元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迎洗牌
5月2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优化制度、完善政策、创新方式,理顺高值医用耗材价格体系,完善全流程监督管理,净化市场环境和医疗服务执业环境,推动形成高值医用耗材质量可靠、流通快捷、价格合理、使用规范的治理格局,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高值耗材“虚火”已经引起国家重视。多地开展耗材联合采购、集中采购,试图将高值耗材的价格水分挤出来。未来势必向这一领域开刀,“降价将是必然”。
2、国家卫健委再发文!表态全国所有医院一次性医用耗材复用
5月2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制度,全国所有的医疗机构都必须加强感染预防与控制,就一次性医用耗材重复使用再表态!卫健委的《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此项制度做好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其中在诊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和或灭菌中明确提出:诊疗活动中使用的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物品符合使用管理规定,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不得重复使用。可见,对于一次性高值医用耗材的复用问题,监管部门的态度绝对是谨慎的,并且多次强调坚决不允许重复使用!
3、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制度,涉及所有医疗机构
5月2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并正式发布《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通知要求建立感控全员培训制度,培训对象覆盖全体医务人员;将参加培训情况以及考核结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医师定期考核,与绩效分配等挂钩;医疗机构要加强感控人才队伍建设;将感控工作作为“一票否决”项纳入医疗机构等级评审、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工作。该《制度》必须要求各类医疗机构遵守和执行,具有“底线性”、“强制性”。
4、500个县域医共体要来了,市场即将大爆发
5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明确加快分级诊疗,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明确到2020年底,在500个县(含县级市、市辖区)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将在全国遴选一批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改革意识强、工作基础好的县作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原则上,每个地市要遴选一个县开展紧密型医共体试点,鼓励以地市为单位全面推进。
随着500个县的紧密型医共体逐步建成,将关系到药企经营模式的转变,其药品耗材采购方式、支付、用药、管理方式将发生大变革。方案同时也明确,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管理,都会往县域市场下沉。未来,这类慢病治疗的药品,会在县域找到自己广阔的市场。可以说,这一市场,谁先布局,谁将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5、医疗行业反腐进行时 监管重点盯紧药企销售费用
最近频频爆出医生收受回扣的消息让医药合规营销再度成为行业热点。带金销售一直被诟病。医疗行业反腐是新一轮医改的目标之一。而这一次的反腐,以多种方式展开,如4+7带量采购、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工作启动、行业人士表示,如果DRG全面实施,其对医药行业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4+7带量采购及两票制。过度诊疗的情况将被遏制,药品带金销售的空间将大大被压缩。
在医疗行业反腐持续推进的同时,资本市场对行业内企业的合规销售也给予了重视。合规销售已经关系到上市药企的资本形象。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医药行业营销模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改变,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转型,改变以往经营模式,将面临遭淘汰。
6、重磅!院长被调查,两药企受牵连!多地再曝医药“回扣门”
业内传闻,5月15日,刚刚当选为浙江省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会长连庆泉,也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受调查,受此牵连,江苏某著名国内药企销售经理在高铁站也被带走调查,制药百强药企温州代表处被踹,除此以外,某外企人员也受牵连。近日,国家卫健委召开了廉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对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在医疗反腐的高压背景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专家型院长落马可能还会经常发生。多事之秋,近日频频爆发受贿案件,事关每一个人生命健康的医疗行业,存在此类灰色地带久矣,有关部门是时候重拳出击了!
7、福建公布跟进“4+7”集采时间、采购量等细节!25种药品将下降!
福建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福建省全面落实跟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福建省全面跟进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这意味着福建省成为全国首个以省为单位跟进该项工作的省份。6月1日起,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将开始采购相关药品(25个品种),6月3日起患者就可以按照中选价格购药。
5月20日,福建省医疗保障局、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举行视频宣讲培训,对《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进行解读,对相关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记者从现场获悉,对前述中选药品,福建省将按中选价格实行优先挂网,按公立医疗机构2018年度药品总用量的60%进行估算采购基础量,同时多管齐下畅通优先使用通道,保证中选药品使用量不低于同通用名非中选药品。据介绍,从试点效果来看,试点地区肿瘤、乙肝、高血压、精神病等重大疾病患者获得了质优价廉的药品,医疗费用显著下降。
8、14省际联盟产品库大扩充!大批高值耗材降幅超80%
近日,海南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发布《海南省关于公示省际联盟高值医用耗材数据合并申诉处理结果的通知》,对此前海南与14省际联盟高值耗材数据合并结果的申投诉处理进行了公示。公示显示,超过16000个高值耗材被直接调整进14省际联盟库,同时,在与联盟库产品关联后,海南省库中的近4000个高值耗材产品挂网价大降,大批产品降幅超过80%。在降价产品中,50%-80%降幅的多为国产企业(总代理)的产品。几个大的跨国企业产品中,如强生、雅培、捷迈(上海)、巴德、波科等降幅不大。
9、知名药企宣布:砍掉代理商费用
据消息,一药代透露,江苏某药企最近在重整绩效考核,某中药注射剂大品种已向代理商断停费用,据说上海总代已经一片混乱。更有一药企宣布对代理商进行改革,只保留300家能合规操作的代理商。此外,某河北知名药企也开始停止其明星产品对药代的费用支持。据悉,现在是公司监管的高压时期,国家有政策意图,加上近期交易所的公开问询都在给药企的回扣营销施压。
有业内专家表示,回扣营销失灵,也不意味着所有药企都能转向学术营销,毕竟学术营销也需要产品有扎实的学术基础,那些没有临床疗效证据的药品,在DRG之下,注定难以被医生选用,也就自然面临淘汰。
10、多地出招挤药价“水分”,药企密集主动降价
前不久,一段自称江苏省东台市男子录制的同一种药上海与江苏价格相差18倍的视频引发争议。但同一款药品,价格相差18倍,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上海市是“4+7药品带量采购”的试点城市。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试点方案。截止4月1日,已有11个试点城市全面启动实施。根据“4+7”试点地区集中招采中选结果,25个药品品种中选,中选价平均降幅达52%,最高降幅达到96%。
除了推进带量采购,不少地区也同时实施“限价采购”来挤出未中标药品的药价“水分”。企业为了获取生存空间,近期也相继下调药价。从“4+7”之后整个产业或将迎来分水岭,中国医药行业的商业化将回归到像发达国家那样的高门槛状态,人人可以卖药的时代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