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探访亦城创新地标 | 它,有望让医疗器械不再受制于人

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华三路)隆重举行,内容全面涵盖了包括医用电子、医学影像设备、智能医疗、病房护理及辅助设备、医用敷料、体外诊断试剂、光学急救、康复护理以及医疗信息化等,直接并全面服务于医疗器械行业从源头到终端医疗产业链, 将来自20多个国家的600余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超过30000人次的医院买家和经销商、代理商汇聚 “2021第三十三届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交易、交流。详情咨询:杨 洁 13761301778

自北京经开区“两区”建设启动以来,关于成果转化的项目不断涌现。根据《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亦庄组团工作方案》,北京亦庄将打造全球领先新一代创新医疗健康与服务产业集群,重点“释放现有有能力的企业资源,在区内成立药物及创新器械成果转化平台”等内容。
本期探访亦城创新地标
跟着小亦一起走进
刚刚成立不久的
北京亦庄医学合作创新平台
看它是如何打破
医疗器械受制于人局面的
最近成立的北京亦庄医学合作创新平台就是落实“两区”建设的最好体现。据介绍,目前全球拥有约7000类、200万种医疗器械,然而,无论是磁共振、CT和医疗机器人这些大型医疗设备,还是听诊器和针头针管这类小型器械,几乎没有任何突破性创新医疗设备源于中国。因此,要扭转国际对中国产品的刻板印象,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正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国产产品迈向高端化。
在北京亦庄医学合作创新平台中,有一家专注于创新医疗技术转化的CTC国际医疗技术创新转化中心,它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协和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西北大学及波士顿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的精英,结合临床专家的经验和动力,有效整合国内外知名医院、高校、研发机构等核心资源,对接全球医疗创新技术相关生态,帮助医学创新技术的转化和落地。面对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化问题,平台利用先天优势,开始了从临床需求发现、发明到商业转化的研发进程。
“医疗创新产品的落地,需要高度依赖于对整个产业化过程的理解和资源的利用,因此,必须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医生、初创企业和大型企业的合作,才能全方位完成医疗器械的创新闭环。”CTC国际医疗技术创新转化中心负责人说。
在创新模式上,医生和初创企业需要提供临床需求和临床资源,CTC提供全流程评估和实施,利用平台资源针对需求进行项目化运作,由国际创新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最终形成一线真正需要的医疗器械产品和技术。经过深度对接和产业化合作,“亿盛欣”实时经皮穿刺介入遥操作手术机器人、超声光散射断层双模式乳腺成像系统等项目均在产学研用的密切配合下形成了合力,在各级医疗机构实现了产业化落地。
目前,北京经开区已形成涵盖细胞治疗、化药、手术器械、体外诊断、疫苗、医用成像、重组蛋白、高端诊疗器械、植入介入等9大领域,以高端制造为中心、研发创新为驱动的完整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具备国内一流、全球领先的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产业环境。
同时,北京经开区内集聚了5家国家级孵化器,9家中试基地,20余只生物医药专项基金,46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能够为临床医学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概念验证、检验检测、动物试验、临床试验、生产销售、科技金融等全链条的成果转化服务。作为围绕医工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前沿学术交流,为广大医院、医师,企业、企业家提供服务的平台,北京亦庄医学合作创新平台将持续为广大医院、医师提供精准对接经开区企业、科技服务机构的有效渠道,促进“三城”医学科技创新成果在经开区转化落地,助力北京医学创新人才就近获取创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支持。“两区”建设启动以来,北京市着力推动建设医研企协同创新基地,取得了显著成效。
下一步,北京亦庄医学合作创新平台还将围绕促进和服务医企联合开展课题研究、项目攻关,通过发起公益性项目的方式,推动经开区有能力的生物技术和大健康领域企业释放空间资源、研发资源,与各大医院探索共建医企合作临床研究与试验基地,让更多产学研用的产品取得突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