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医疗信息化步入数据化时代 医院如何构建数据管理体系?

医疗信息化步入数据化时代 医院如何构建数据管理体系?-智医疗网

来源:财报网

  时代向前,在医改节奏循序渐进、政策不断加强引导、法规逐步细化要求、医疗技术迭代升级、精益运营需求增大的背景下,医院对管理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外在要求与内在动力双轮驱动下,新的变革已经出现。

  新背景有新变革,数据化取代信息化,成为医院精细运营的有力抓手。

  对数据的应用能力,或许成为医疗领域下个阶段的引路灯。

  双轮驱动医院面向数据化的“火候到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医院的管理模式一直保持着“收入拉动一切”的逻辑。药品/耗材加成成为医院的主要来源。

  然而时代变了。

  先是取消药品/耗材加成,然后DRG(病种付费)到来,医院首先要面对的是收支结构的改变,其次,如何在病种定额支付模式下,用合理的成本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这对大部分医院来说,不适应也是个难题。

  难也必须做。

  上有政策要求。从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开展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的通知》(国卫体改发〔2018〕50号),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再到《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国卫财务发〔2020〕31号)与《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办法》(国卫财务发〔2020〕30号),一系列政策要求逐步落下,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下有内在驱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仍有约30%的三级医院基础财经信息化尚未完善。医院是一个业务复杂多变、交易量高频、账目数据复杂、供应商数量庞大的机构,单靠简单信息化连账都对不齐。需要便捷的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平台和配套的管理模式,医院从临床服务到资源配置,从内部与外部的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才能形成联动,在精益管理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医院并不是缺乏数据,而是缺乏数据与业务之间和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匹配、处理与协同能力。

  在此之前,医院的信息化系统构建是锦上添花的辅助工具,需求停留在靠信息系统解决业务的流程化和电子化。而时代变迁,支付制度改变带来外要求、内驱动双轮重压之下,信息化数据化成了长期的基础设施,如果没有这个基础,规模稍大的医院可能会影响到发展甚至生存的问题。

  “后疫情时代”加速医疗数据化的到来

  疫情常态化防控以后,我国医疗行业迎来三点显著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疫情常态化防控后,监管、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重视程度提高。经济高速发展之际,疫情的突然出现,让更多的人正视生命健康的重要性,进而加速医改进程,而医改进程逐步深入,医院对于精益化管理的需求与日俱增。

  第二个变化,明确了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方向后,公立医院改革进度将加快。疫情出现后,社会对医院的数字化业务、数据化管理需求增多,解决问题的渠道以线上为主,这也格外考验医院的数字化能力。

  第三个变化, “后疫情”时代对医院资源调配的管理,疫情培养了医疗机构线上处理业务的习惯,在疫情中,从武汉相关医院调配各地医疗资源到各地医疗供给援助武汉本地医院,都需要考验线上化的医疗资源调配能力,一种能力一旦培养而出,就必然围绕着这个能力继续向前。

  三项变化加持之下,医院管理向着数据时代稳步迈进。

  医院的行业特殊性也对其本身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医疗服务是医院的核心内容,医疗服务的流程相对复杂,包括门诊预约、住院登记、各种检验检查、医嘱下达、医嘱执行、手术、药方、医保核算等环节都产生大量数据。医疗服务之外,医院还有科室数据、供应商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物资数据、资产数据等核心数据,其中任何一类数据的管理、维护、集成不当,都会对精细化运营产生直接影响。

  此外,DRG背景下,医保部门需要结合当地医院的医疗服务成本情况,对单一病种进行定价,定价依据需要长期关注且分析各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情况。对治好一类病症需要医院调配的所有资源汇总,有数据可依的情况下方可保证定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因为病种付费机制下,为患者治病先花的是医院自己的钱,这同样倒逼医院拥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这也是“按病种付费”时代的基础。

  数据能力是医院核心灵魂

  回到医院自身,要培养数据处理与应用能力,首要解决的是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互联互通。

  我国仍有约30%的三级医院基础财经信息化尚未实现,已经建设的财经系统不少停留在传统以会计账务管理为核心的层次,亟待进一步升级;下沉到二级医院,数字化程度更是不容乐观。

  大部分公立医院的财务系统和医院HIS系统、库存资产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对接不充分,各职能部门各行其是,数据整合能力不足,难以实现各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从而在医院内部出现了较严重的“数据孤岛”现象,进而影响医院整体运营分析掌控。

  而实践过程中,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长期磨合,长期对数据的标准统一、治理维护、多维打通、建模分析、算法结合等方面的学习与构建过程,这也是一个长期维护服务过程。

  时代要从信息技术变为数据技术,数据化对医院来说,是发展之基。而医护人才与医院数据能力将成为现代医院最核心的两大灵魂。在未来,医院的数据化可能不单纯是一个信息产业,而是国家医疗改革进程中不可分割、深度整合的一部分。

  立足当下,部分条件困难、经费不足的医院甚至连信息化流程都没有构建,如何谈论数据能力的培养?除了自身观念上改变和前期布局,也需要一些社会力量的帮助。

  医疗信息化服务商望海康信近期将正式发布ODR解决方案(数据运营中心)。这是一款构建在医疗信息化上基础上的数据运营产品。具体来说,ODR一款通过整合、治理医疗服务全过程及其应用的各类资源的全貌的数据,来打通医疗管理与人、财、物等资源管理,利用数据挖掘建模等手段支撑医院内部资源配置与优化的大数据中心。

  ODR发布后,望海康信的OES产品(医疗机构高效运营系统)将与ODR同步联动,形成数据中心,将医院的电子病历或CDR与后台药品与耗材供应链、人力绩效、后勤管理、设备跟踪等一切与财务、预算、成本实现平台化打通,资源运行数据实时匹配,做到完全互联互通,实现医嘱、资源和账务的数据同源与即时性。

  在医院精益运营的背景下,DRG/DIP支付背景下,成本管控一定要事前、事中、事后,精准地跟踪到个体病人病案、医生信息、材料使用、药物使用、设备使用及能源分摊等,而ODR+OES系统能够做到将医院的各资源系统与临床系统数据集成,精准到个体个案的颗粒度。

  而从信息化基础跃升至数据化体系搭建,对于服务商而言,面对的市场也进入了一番新天地。仅以头部信息化服务商的收入而论,年收入约在20亿元左右,而进入数据化时代,面向的市场更为广袤,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2021年市场规模为212.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是49.89%,这片蓝海天下共逐之。另一方面,数据建模、算法等相对基础系统搭建更高一代的技术逐步应用,从竞争激烈的信息化基础构建步入竞争壁垒相对较高的数据化支撑,具备技术基础的服务商掌握更多先发优势。

  市场范围的扩大,服务内容的精细,伴随着更高的市场潜力。

  医院要把基础从信息化转为数据化,服务于医院的技术公司也要跟随这一趋势,未来技术公司可能要深入至医院的业务流程,在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背景下,优秀的技术公司应该能够服务医院运营的各个环节。

  望海康信CEO段成惠说:“现在,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在逐步牵头落实智慧医院的行业标准和信息标准,医疗行业自身对于数据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加之数据技术的迭代升级,我们最新发布ODR+OES解决方案,这是大势所趋,并非偶然。可以说从望海康信磨剑十八载,只待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