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据众成数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京津冀城市群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3561家,粤港澳大湾区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4774家,长三角城市群共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7912家。总体来看,三个区域可生产Ⅰ类产品的企业和可生产Ⅱ类产品的企业占比相差不大。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可生产Ⅲ类产品的企业占比相对领先,分别达到11.74%和10.72%。
数据来源:众成数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众成数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一、经营企业
截至2021年底,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城市群经营企业数量分别为13.56万家12.86万家、7.72万家。
数据来源:众成数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产业集群
截至2021年底,京津冀城市群约有79.11%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集中在集聚区(经开区、高新区等)以及产业园区内,企业集聚度较高。其次是长三角城市群,集聚度为77.44%。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器械生产空间分布相对分散,集聚度仅为56.54%。
三、融资情况
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以及粤港澳大湾区获得融资的医疗器械企业分别为668家、238家、269家。其中,获得一级市场融资的医疗器械企业数量分别为651家、232家以及266家;获IPO募资的医疗器械企业数量分别为17家、6家以及3家。从融资企业占比情况来看,长三角城市群获融资企业数量占生产企业总数的8.44%,京津冀城市群为6.68%,粤港澳大湾区为5.63%。
四、研发投入
从研发投入看,京津冀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研发强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7.60%,长三角城市群研发投入占比相对低,仅为5.08%。低于国内医疗器械上市企业研发比例为6.5%左右的平均水平。
五、高新技术企业
从高新技术企业看,在数量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共2199家。在占比上,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企业占生产企业总数比例最高,达32.72%,即每三家生产企业里就有一家企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六、专利申请情况
从专利申请情况看,三地医疗器械发明专利结构大致相同,均以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为主,外观设计类专利数量则相对较少。在专利总体数量上,粤港澳大湾区平均每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申请数量为21.14件,高于其它两地。从发明专利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城市群生产企业平均数量分别达到8.46件和7.50件,相比京津冀地区优势明显。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