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市场规模316亿,这一医疗器械赛道急速升温

疫情后,国内围绕重症ICU、传染病医院、发热门诊等科室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监护仪作为ICU的主要设备之一,在近些年正迎来市场爆发期。加之国外疫情带来的需求,监护仪海外订单数量也一直保持高位。
据统计,2016 年全球(不含日本)监护仪产品市场规模达到了26.8 亿美元,2018年全球生命体征监护仪市场总值达到了243.2亿元,预计2025年可以增长到31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3.8%。
国内市场同样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全国各地医疗卫生机构都在进行医疗设备配置大升级,新基建的强需求极大刺激了监护仪市场的发展。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度中国监护仪产品市场规模为17.5 亿元,且国内市场约15%的增速远高于海外4%的增速。
此外,近年来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对医疗行业,乃至重症监护行业提出了新的考验。国内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也使得手术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然而随着我国医改的逐步推进及人们医疗消费升级,国内对于更高水平的医疗监护仪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种种迹象表明,重症监护仪市场风口已至。
那么在拥挤的赛道中,面对席卷而来的升温趋势,深耕重症监护的企业要如何做才能稳住姿态,跟上潮流?

01

重症监护新需求:预测、预防和个体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但仍有许多患者会发生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其中,围手术期中发生低血压是影响患者康复质量的危险因素,它与急性肾损伤、心肌损伤、卒中等相关术后并发症及三十天死亡率有强相关性。因此减少围手术期低血压事件的发生至今仍是麻醉医生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亟待解决。
爱德华中国重症监护及血管外科业务负责人朱晋良表示,从全球数据来看,术中低血压非常常见,超过65岁以上的手术病人在术中发生低血压的概率大概是83%,几乎每5个就有4个病人会出现术中低血压,且有28%的患者低血压情况会持续超过20分钟。
此外,围手术期低血压难以控制的点还在于,它开始的时间并不是低血压临床征象出现的那一刻。当医生通过常规监测发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临床征象时,患者很可能已较长时间处于低血压状态,这就会造成后续的器官损伤并影响康复质量。
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会长于布为教授也表示,血压作为一个基础生理参数,是每一个麻醉医生日常工作中都会重点关注的指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术中低血压管理的方向,应该是预测、预防和个体化管理。建立围术期血压个体化管理的观念需要更多和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也需要更多的先进技术。通过这些新的技术,可以辅助临床医生更好的进行围术期血压的个体化管理,从而提高临床管理的质量,也更好的发展和壮大整个围术期学科,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麻醉‘治疗’理念,延续患者生命安全。”

02

AI提前预测

开启血流动力学智能发展新纪元

如果可以预估到低血压的发生,抢先采取治疗策略预防低血压,就会更容易改善患者预后质量。而这一设想在5G、AI、大数据等新一代高端技术的创新发展赋能之下近期也得到了实现。
2022年8月3日,全球结构性心脏病、重症监护及手术监测领域的医学创新领导者爱德华生命科学(Edwards Lifesciences,下称“爱德华”) 宣布搭载 HPI低血压预测指数软件的全新一代血流动力学监护平台HemoSphere®病人监护仪在中国正式上市。
全新一代HemoSphere病人监护仪是爱德华首款人工智能病人监护仪产品,它所搭载的HPI低血压预测指数软件基于海量历史数据,利用AI技术研发而成,结合实时动脉血压波形信号,对成人非手术患者未来20分钟内和手术患者未来15分钟内可能发生的低血压事件(平均动脉压<65mmHg持续至少1分钟)予以提示。同时为临床医生提供前负荷,后负荷和心肌收缩力等相关血流动力学参数,辅助医生在低血压事件发生前了解其发生的诱因并进行干预,及时采取治疗预防,从而降低低血压可能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心肌损伤等相关术后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该款监护仪的上市为中国重症监护及手术监测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性改变。
爱德华中国重症监护及血管外科业务负责人朱晋良表示:“《黄帝内经》中曾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这与‘健康中国’强调的加强预防,防患于未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本次爱德华在中国上市的HemoSphere病人监护仪正是从预防作为出发点,创新应用人工智能,将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发展为预测低血压可能性,助力血流动力学发展从监测进入到预测的新纪元,这也是爱德华推动重症监护及血流动力学监测领域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最好例证。”
搭载HPI低血压预测指数软件的全新一代血流动力学监护平台HemoSphere病人监护仪

03

深耕重症监护及手术监测领域

爱德华致力于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型

随着近年来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我国整体手术量,特别是高风险手术患者数量也在快速增加。
与此同时,临床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目前我国麻醉医师比例仍然较低,工作压力却在不断加剧,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相对有限。如何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让更多患者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帮助一线医护减负,也成为一大挑战。
爱德华中国重症监护及血管外科业务负责人朱晋良认为,智能化是推动重症医疗资源均质化的重要力量。朱晋良表示,中国近年来重症行业飞速发展,但是相比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的医疗资源尚不充足。智能化则可以起到助一臂之力的作用。通过为二三线城市提供智能化工具,能在一定程度上将有效弥补医护人员质和量的缺口,提升基层诊疗的精准性,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生资源短缺等问题,使优质医疗资源能够下沉到非中心城市,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型。
作为重症监护及手术监测领域智能创新的先驱,爱德华深耕重症监护及手术监测领域50余年,爱德华始终致力于积极主动地研发各种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更有临床决策的解决方案,在数字化医疗研发不断投入,应用高新科技赋能产品。中国是爱德华的全球四大战略市场之一。爱德华在不断为中国医患引进全球创新产品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医师培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如今爱德华已有11款重症监护及手术监测类创新产品在华获批,超过1.2万临床医生接受了相关培训,130余万患者受益。
“我们非常看好国内重症领域的发展,中国也还有很多的临床需求并没有被满足。爱德华希望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推动国内重症高质量发展,同时助力提升重症医疗资源可及性,让优质医疗资源触达基层,帮助更多的患者,这也正是我们想要做以及正在做的事情。”朱晋良表示。

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