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康复医疗为何让各大医院趋之若鹜

上世纪90年代,武汉各大医院的康复科只是一个辅助科室,还未独立成科,可提供的理疗项目也只有针灸、推拿等康复项目。此后,多数康复科与老年科合并称为老年康复科,属于医院的边缘科室。如今,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康复医疗科室成为各大医院大力投入并支持的新兴科室。是什么促成了这一变化?

    市场在变化:科室医疗数据8年翻10倍

    在武汉协和医院,近8年来,康复医学科的门诊量、住院病人收治率、出院人次等医疗数据翻了10倍。为了满足病患的接诊需求,医院每年引进专业人才并投入近百万元,新增的康复病区按照病人需求建设为无障碍环境,分专业化的康复治疗区域面积扩大了600平方米。

    以骨科闻名全国的武汉市第四医院,除了每年对康复医学科基础建设的专项投入,2017年,医院投资820万元建设武汉市工伤康复中心,科室团队已达29人。

    武汉市汉口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彭涛介绍,2012年以来,医院陆续投入2000万元打造康复治疗中心,目前拥有500余套先进的康复设备。

    半年前,81岁的胡女士被诊断为脑梗死并有出血性转化,抢救成功后,老人无法言语和进食,瘫痪在床。在汉口医院接受3个多月康复治疗,老人的脑功能、运动功能、吞咽功能得以明显改善,可自主进食、步行,并能与人交谈。

    武汉市民政局有关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武汉60周岁以上老年人达178.85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0.95%。预计到 2020 年,我市老龄人口将突破200万人。此外,各类残疾人群、慢性病患者等都需要科学规范的康复治疗。

    认知被颠覆:康复治疗能提高生活质量 

    多位武汉康复医学专家认为,全社会开始普遍意识到康复医疗资源的重要性,始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大量伤员来汉接受治疗,其中不少人在住院期间,经过科学规范的康复治疗,收到良好康复效果,“伤筯动骨100天”的传统认知被颠覆,很多伤员在现代康复技术的精心治疗下,大大缩短治疗周期,更早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今年7月20日的一场意外,导致赵武(化名)左肩胛骨骨折,左上肢神经、肌肉、皮肤受损严重,7、8月分别接受多项手术。征求协和医院手外科专家意见后,9月7日,赵武来到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手臂肿胀程度类似“大象腿”,一个月后,左手已可拿起水杯,握力也从0.5公斤训练至5公斤,目前握力提升至8公斤。

    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刚教授说:“康复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能更有尊严地独立生活于社会。”

    近年来,行政管理机构、临床医生与病患开始意识到康复的重要性,在协和医院、汉口医院等医院,康复科医生被邀请参加会诊,在临床科室为病人进行康复治疗,真正做到“床边治疗”。

    市医疗保险中心副主任李鸣说,医保覆盖率持续提升,对病人主动接受康复治疗同样起到支持与推进作用。

    未来发展趋势:家门口就能完成康复治疗

    武汉市卫计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说,近五年来,从武汉地区各大医院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在大力发展康复治疗,提升人群普及性,让普通患者享受到便利。牵引床等专业康复治疗设备的社区投入,让康复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针灸、推拿、拔火罐”,康复服务能力得到提高。三级医疗机构除了中医康复技术手段,也有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和手段,康复治疗范围不断扩大。

    硚口区汉水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周璟介绍,该中心自90年代开始提供康复服务,2018年1月至10月份,从上级医院转至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有201人次。中心建立起患者健康档案,并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患提供用药指导及饮食、心理、自我监测等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病人和家属负担。

    目前,因中风、颅脑外伤、骨科术后及周围神经损伤等导致的功能障碍患者,是多数康复医学科的主要病患来源。康复医学提醒:脑卒中、脊椎损伤、骨科疾病、心脏疾病、儿童言语障碍等几类病患尤其应尽早接受康复治疗。

    在专家们的设想中,未来,患者在三级医院接受治疗时,同步接受床边康复;病情稳定后,转诊到二级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接受康复治疗。这样,在患者享受“分级诊疗,双向转诊”便利的同时,带动二级医院及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从而实现“家门口完成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