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30年,江城俨然已成为一个科技之都,而联影的到来则为此地更添色彩。
动脉网(微信号:vcbeat)在首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开幕式高峰论坛上了解到,联影董事长薛敏首度公布了联影武汉整体发展战略:投资50亿,总面积20万平方米的联影医疗武汉总部基地落户光谷。
这一基地在年内完成基建。届时,这一基地将成为行业里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研发、生产和运营中心。
这是一次重大的尝试。未来,联影在将武汉打造一个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的全智能化医疗健康生态,全面推动武汉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的发展。
据薛敏介绍,联影将在武汉建设一个工业互联、数字驱动的高端医疗设备智能工厂,开展包括高端医疗设备核心部件与整机、智能手术机器人、全智能超声设备、医疗级可穿戴设备、3D打印等一系列创新产品的研发及智能制造。
“这些不仅能带来数百亿的产业规模,更将带动整个上下游产业链、数百家企业的共同发展和资源集聚,形成更大的规模效应。”薛敏举例说,“仅仅一款核心部件的本地研发生产,就涉及到1800多种、近3万个底层元件,能带动周边近百家供应商的联动发展,进而推动芯片、传感器等相关产业的共同升级。”
此外,联影智慧医疗云总部也设在武汉,持续探索基于云端的智能健康服务新模式,助力国家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目前,这片云连接了全国19个省市的1700多家医疗机构,覆盖人群超过1亿。在湖北,联影助力当阳、襄阳、石首地方政府进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已连接上百家医疗机构,存储病例达1000多万,助力“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此外,联影还将在武汉设立了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全方面系统化的为医生和设备赋能。目前,联影正在与武汉同济医院等医疗机构合作,围绕医疗大数据进行标注和分析管理。
大健康产业的集群发展,需要政、产、学、研、医各方深度协同,形成产业创新的强大合力。在建立产业基地的同时,联影还与武汉市政府,中科院物数所共同牵头,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机构,共同建立了武汉中科医疗科技工业技术研究院(“医工院”)。充分整合武汉地区科研院校和临床医院的研究力量,推动先进技术与科研成果的诞生及产业转化。
医工院计划在未来五六年的时间里,建设成为拥有百亿产值的产业中心、创新中心、技术与企业孵化中心。目前,医工院已成功孵化2家科技创新企业,计划明年底前推出9.4T高场动物磁共振成像系统,助力武汉成为世界级的科学仪器重镇。
“大健康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还将不断推动医药、医械、金融、保险、养老等各个领域的跨界融合,并催生价值链和服务模式的巨大变革,带来新的发展动能。联影愿意与各界同道一起,为之贡献出所有力量。”薛敏说。
高端医疗设备行业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国家战略性行业,它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全民健康保障能力的重要标志。如此大规模的展会,自然少不了“联影力量”的展现。
2018年,英国顶尖的科学杂志《物理世界》发布了一个权威榜单,把联影研发的世界首台全景动态扫描PET-CT uEXPLORER“探索者”和“魔角”石墨烯并列为“2018十大科学突破”。
这是“探索者”首次在武汉亮相。“这项被誉为探索人体的“哈勃望远镜”是世界上第一台轴向视野近2米的PET-CT,一个床位就能完成全身的动态扫描,灵敏度比传统设备提升30-40倍。凭借这一设备,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能以肉眼清晰观测药物在人体内流动、扩散、最终被组织器官摄取并代谢的全过程,为精准诊疗、新药研发以及脑科学研究等打开无限想象空间。
超高端创新产品的背后,是联影对全线产品核心技术的艰苦攻坚。博览会现场,联影展示了全线十余款核心部件,包括一系列填补国内和国际空白的产品。比如,国产首台PET/MR的“心脏”——数字光导探测器,它是实现世界最高分辨率的根基;中国首台自主研发且实现产品化的MR梯度功率放大器和射频功率放大器,相当于磁共振的“发动机”和“雷达”,决定着磁共振整机系统的技术性能“天花板”。目前它们已搭载于联影全线产品,在全球数千家临床和科研机构投入使用。
联影重磅展出全线十余款核心部件
除了传统高端医疗设备,联影也在试图规划一些创新型的医疗器械。智能手术机器人、全智能超声设备、医疗级可穿戴设备、3D打印等一系列创新产品的研发也在联影的规划之中,这是联影紧随世界潮流不可轻视的技术力量。
薛敏认为:人工智能已经毫无疑问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通过为医疗和制造业双重赋能,全智能化的大健康产业也不再遥远。
而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集群化发展的优势越来越凸显。医药、基因、金融、养老等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地跨界融合,对应的价值链和服务模式也将发生改变。联影身在其中,非常期待和各方的深度合作。
顺应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具备,联影在武汉将全面展开布局,实实在在去推动武汉打造世界级大健康产业集群的大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