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我国光动力疗法的发展现状

 一、光动力疗法概况

  传统治疗癌症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疗法、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传统手术切除疗法对人体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且易引起肿瘤细胞的转移。放射疗法对人体有明显的生理毒性,而化学疗法则对人体正常细胞产生较大伤害。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兴领域,因创伤小、毒副作用低、选择性好、适用性好、可重复治疗、可姑息治疗、可协同治疗、可消灭隐性癌病灶、可保护重要器官功能不受损伤等优点,已经成为治疗恶性肿瘤和多种皮肤病的新型疗法[1]。另外,PDT治疗包含光敏剂、光和分子氧三要素,三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PDT疗法作用机理是将光敏剂注入人体后,其在恶性肿瘤内特异积聚和储留,经过一段时间后使用特定波长光照激发瘤体内的光敏剂,使光敏剂产生活性氧物质包括单线态氧或其他活性氧,通过非细胞凋亡途径或直接高效诱导凋亡或导致肿瘤组织坏死杀伤肿瘤细胞,而此时正常组织吸收的光敏剂已被代谢,光照无化学反应,因此PDT具有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特征,光敏剂属于特殊抗肿瘤药物,必须经光照激发才发挥疗效[2]。

  二、光敏剂行业发展现状

  光敏剂是光动力疗法的核心,PDT的问世、发展和应用都是随着光敏剂的发展而逐渐完善的。目前,随着每个国家相应的光敏剂的上市,光动力治疗已在皮肤病、肿瘤、血管增生性病变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光敏剂药物的主要治疗领域为肿瘤,占60%以上,其次为皮肤病领域,占29%,涉及的其他领域包括心脑血管、感染性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眼部疾病、肌肉骨骼和结缔组织疾病,其他主要为造影剂。

图1  光敏剂治疗领域分布

  从国内外光敏剂上市信息和在研进展来看,肿瘤和皮肤病是主攻方向,其他以临床二期中的药物居多,三期也较少,且并无NDA品种。综合而言,光动力领域是一个研发相对冷清的领域,其相对集中在肿瘤方面的开发。这可能与其光吸收效率、辐射转化、自由基的扩散的选择难度,以及由此带来的肝肾、心脑血管等毒性有关。此外,光敏剂的生产(避光、高聚等)工艺、GMP环境较难把控和患者使用依从性差、异质性显着等问题也是限制性因素。

表1 国内外光敏剂上市信息

表2 国内外光敏剂在研进展信息

  我国对光动力治疗的研究起步并不晚,完成的临床病例数更堪称世界第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过一个研究热潮,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研究规模和人员队伍都明显萎缩,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都转入低潮。目前国内坚持这方面研究的单位和专业人员都屈指可数,且大多举步维艰,与国际上的活跃发展的态势恰成鲜明对照。直到近两年在投资机构推动下,引进进口光动力治疗产品和开发国产光动力治疗产品,才又开始出现新的光动力治疗研究中心。

  位于上海张江药谷的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专注于光动力研究的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其研发成功并上市针对尖锐湿疣等疾病的第二代光敏剂是艾拉(5-ALA,5-氨基酮戊酸)和针对鲜红斑痣的海姆泊芬(HMME,Hemoporfin,血卟啉单甲醚)在中国市场也获得一定成功,例如,艾拉在尖锐湿疣治疗用药领域的市场份额排名第1位,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与市场上其他品种已拉开较大差距。

  三、激光器行业发展现状

  PDT疗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光源,由于非相干光强度低、单色性差、光导纤维耦合效率低,目前临床上均采用激光作为激发光源。同时PDT采用的激光光源最好是光敏剂吸收峰附近的光源[3],因此选择激光的波长时需要考虑光敏剂所能吸收的频谱以及要有一定的组织穿透性。由于半导体激光器以其体积小、重量轻和空气冷却等优点,开辟了激光器的发展。

  国外进口的半导体激光器是理想的激光光源,体积小、效率高、使用方便和输出功率最大可达2瓦,基本满足了临床需要,是国外肿瘤光动力治疗的首选光源,代表公司有德国biolite、英国达美德等。

  我国半导体激光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基本上使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以深圳市雷迈科技为代表的光动力治疗仪,是国家光动力行业起草单位,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另外,深圳的微创医学科技公司,其公司是中国国内能够研发符合美国FDA认证标准的半导体大功率光动力激光治疗仪及相关配套设备的厂商。

  四、展望

  我国光动力疗法经历30多年的发展,从第一代光敏剂到第三代光敏剂,都使得光动力疗法具有了更加优良的性质,能够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试验。我国的光动力疗法特别在恶性肿瘤和皮肤病领域,已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在肺癌、前列腺癌和皮肤肿瘤方面,尤其尖锐湿疣、鲜红斑痣等方面已取得良好疗效。但光动力疗法的治疗范围和治疗稳定性方面,仍存在不足,治疗效果还未展现出明显的优势,还未能大范围普及,这些是未来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