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手术机器人:未来医生的好帮手
说到外科手术,人们印象中一直是一位专业医生手持各种手术器械,对病人的病灶进行一番处理,最后层层缝合。手术机器人的出现,这个画面可能得重新构想一下,因为医生手中的器械可能是个操作杆,所以医生的角色变成了一个操作员。
手术机器人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06年我国才引进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而美国仅2004年一年,机器人就成功完成了从前列腺切除到心脏外科等各种外科手术2万例。2015-202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从30亿美元增加到83.2亿美元,复合增长率22.6%。2015-2020年,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从0.93亿美元增加到4.2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35.7%。目前我国腔镜机器人在市场中占比最大,占整体市场的74.9%,其次为骨科机器人(10%)及经皮穿刺机器人(4.9%)。手术机器人主要由控制台和操作臂组成,是集医学、机械学、生物力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医疗器械产品,所以需要从产品设计,材料运用,软件开发,多个角度去综合设计生产。国外发展较早,2000年以来随着直觉外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上市,全球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拉开帷幕,创新企业纷纷进入手术机器人领域并以骨科和神经外科为主要产品创新的细分赛道。2010年以后,跨国医疗器械巨头开始纷纷布局手术机器人领域,美国医疗科技巨头美敦力、强生、史赛克、捷迈等纷纷加入其中。在操作类机器人领域,国内的精锋医疗的单孔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是国内唯一一家、全球第二家同时掌握单孔手术机器人及多孔手术机器人技术的公司,现已完全独立掌握了手术机器人所涉及的结构设计、系统控制、运动算法与人工智能算法等多项核心技术,并形成了完整的自有知识产权体系。国内大多数厂家还处于研发、动物实验、临床实验阶段,大部分可能还是吸收国外技术进行1到X的设计生产。虽然是从1开始,但是想完全的国产化,也是有很大的困难,毕竟技术捏在别人手里,从材料的选用,软件的开发等还是要从0开始。可是一旦国内企业能够拿出一个高完成度的产品,打破现有局面,光是从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市场就能带来利好,毕竟国外手术机器人采购价格高昂。国内的优势就是人口基数大,可提供的病例数据多,也大大方便工程师们的数据采集。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延伸制造出更多,更符合国内治疗需求的机器人。后期的发展可能更趋于便携化,小型化并且结合远程操作,毕竟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及其不均匀,如果能小型化且结合远程操作,那么可能一些贫困地区只需要一些专业操作人员进行辅助操作,由专业医生远程操作,即可完成手术。运用场景也会更多,例如自然灾害救灾现场,军队等等。手术机器人的出现,从患者角度来说,更小的创口,降低的手术带来的伤害,减少了感染风险,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能够让患者更快的从病痛中走出来。从市场来讲,国内目前还在早期发展阶段,潜力巨大,加上政策支持,后续几年增长肯定强力。也希望国内企业能够尽快推出完整度较高的产品,推入市场。 文章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
编辑:崔悫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