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记者来到位于丰台区的北京华生康复医院,在康复训练大厅内,几位康复人员正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尽管屋外寒风阵阵,但是康复训练大厅内“再来一个”、“加油”、“很好”的鼓励声充满整个康复训练厅,让每位康复者看到恢复正常生活的希望。
北京华生康复医院通过建立“临床康复一体化”标准诊疗服务体系,打造神经康复、老年康复、心肺康复等六大专科,建设支撑康复专科、满足社区需要的其他临床专科和门诊科室,以及“一体化”康复医疗服务团队,结合先进的康复医疗设备和全面的康复医疗技术,为群众提供标准化、个性化、高质量、全流程的康复医疗服务。
在康复训练大厅内,上百余种康复设备整齐地摆放着,占了满了一层楼的空间,其中下肢康复机器人显得格外醒目,背白的配色,加上“机械腿”的模样,充满了十足的科技感。据了解,这台下肢康复机器人可以为下肢失去知觉的人去提供康复训练,配合其他训练方式使其回归日常活动。康复师现场为记者演示了“机械腿”的魅力。
00:52
康复训练厅内,天轨康复系统占地最大,其用庞大的“身躯”只为患者完成简单的行走动作。北京华生康复医院总经理张熙凯介绍,“看似很庞大的系统,其实完成的只是失能人员从卧室到厨房这么简单的事。对于正常人来说,在家行走是很简单的,但是对于失能人员来说这就是极其复杂的事,通过训练确保康复者走稳,不能摔倒地到达目的地。”
作为康复医院,核磁检查必不可少,以脑瘤患者为例,在没有3.0T核磁立体成像之前,医生只能边做手术边试探脑瘤周边的神经组织分布情况,比如试探一下某条神经,观察到患者手动了则此神经为运动神经,增加了手术时长和难度。
影像科负责人介绍:“现在利用3.0T核磁立体成像可以清晰重建大脑的神经纤维网,能够更精准地定位脑瘤和周围语言中枢、运动中枢、视觉中枢等神经纤维的关系,还可以给不同的纤维设定不同的颜色,从而在术前精准定位肿瘤的具体位置,甚至是康复计划都可以提前做好预案,这样极大地避免了手术风险,还能为康复提前做好预案。”
本报记者现场体验了为运动员康复所打造的米龙康复系统。一台电脑就相当于系统的“指挥官”,通过系统测评,先将个人身体信息进行建党管理,在各个器械上运动前,通过信息手环启动训练器材,训练器材会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自动配重,不仅防止了用力过猛,还能达到增强运动能力的效果。
小器械也有大作用。在手部康复综合训练桌前,模拟了几十种日常生活所用到的动作,比如按密码、开门锁、解扣子等动作都可以在这里进行模拟,这也是康复者回家前必做的“功课”。
针对医院未来的发展,张熙凯告诉记者:“医疗机构必须承担其社会责任,要面向群众提供优质、专业、高效的基础医疗保障。除此以外,还要引进新设备新技术,培养专家团队,医教研相结合完善多层次医疗链,进行多层次医疗保障,切实让群众享有高质量医疗发展带来的红利。”现已完成医保申报,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完成审核,纳入医保定点医院。
来源 丰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