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医疗器械爆发,细分赛道净利超30%,三条线布局

2月22日,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达9582亿元人民币,近7年复合增速约17.5%,已跃升为除美国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A股市场上,2022年,受到疫情防控政策、集采政策、国际地缘政治风波、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因素影响,医疗器械板块整体跟随生物医药板块波动,呈现前高后低、震荡波动的走势。目前板块PE仅18.26倍,低于历史中位数水平(48.02倍),处于历史分位点2.61%,行业估值水平处于历史低位。

  西南证券(600369)研报指出,从美股看,医疗器械行业大牛股辈出,成功国际化的成长股有望享有高估值。2023年我们持续看好“高端医疗设备扬帆起航、医疗消费有望快速复苏、科研试剂行业蓬勃发展”三条主线。

  多重因素支撑医疗器械投资强逻辑

  院内院外诊疗场景有望复苏。住院患者多有无法延期的刚性需求,具备一定需求韧性,因此在疫情感染高峰后住院人次往往快速反弹,门诊患者需求相对具备择期性,但随着疫情放松门诊量也将逐渐恢复常态化。

  财信证券指出,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已放开,防疫进入新阶段,人群流动限制放松,院内外诊疗(门诊+住院)将逐步恢复正常,医院患者量将逐步恢复正常增长轨道,既往疫情压制的医疗需求将回补,带来医疗耗材、体外诊断类企业的业绩增长。

  集采政策规则趋于合理化。财信证券指出,集采政策已有明显调整改善,集采规则优化完善、降幅温和理性,预计未来也将持续回暖;市场对器械集采已有充分预期,部分产品临床效果过硬、配套服务优秀、供应能力出众、竞争格局较好的国产企业更易获取合理价格,借助集采快速提升市占率,未来集采对于行业估值压制也有望减弱,我们认为行业将存在结构性行情。

  医疗新基建高景气,2023年仍是采购高峰。本轮医疗基建自疫情后开始,逐渐在全国铺开,伴随着医院新院区建设,本轮医疗新基建较大规模的产能将陆续释放,医疗专项工程、医疗设备、医疗信息化等相关企业也将相继受益。

  产业分析梳理 盈利能力增强

  医疗器械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产业链涉及范围广、细分领域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生物材料、技术支持等,关联学科众多;产业链中游可分为医疗设备、医疗耗材和体外诊断等诸多细分领域;产业链下游主要是零售和医疗机构。

  图:医疗器械产业链,来源:公开数据整理、粤开证券

  A股市场上,近年来,医疗器械板块净利率整体保持快速上涨趋势。从细分板块来看,体外诊断板块呈V型走势,净利率经历先跌后涨,且在疫情爆发以来在各细分板块中涨幅最大;医疗耗材板块净利率总体而言高于各细分板块,医疗设备板块净利率总体而言低于各细分板块。

  图2:2017-2021医疗器械各板块销售净利率,来源:iFinD

  三条主线把握2023投资

  西部证券(002673)认为,2023年我们持续看好“高端医疗设备扬帆起航、医疗消费有望快速复苏、科研试剂行业蓬勃发展”三条主线。

  第一推荐板块:高端医疗设备。在医疗新基建的行业背景、贴息贷款的政策扶持以及政府对于国产器械的大力扶持趋势下,2023年高端医疗设备行业有望保持高景气,且在2021-2022年板块回调较多的情况下,估值具备较强性价比。

  第二推荐板块:医疗消费行业。短期看疫情复苏是主旋律,长期看老龄化、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是大势所趋,预计将带来行业需求的迅速上升;

  第三推荐板块:科研试剂行业。行业景气度高,国产企业的产品已经拥有和外资抗衡的实力,进口替代是必然趋势。

  中泰证券(600918)指出,预计国内新冠放开后院外消费品有望复制海外修复路径,建议重点把握两条主线,一方面居民消费能力恢复叠加CGM等新品上市,院外常规医疗品种有望迎来快速增长,建议关注鱼跃医疗(002223)、三诺生物(300298)等院外消费医疗龙头,另一方面建议把握如人工晶体、种植牙等消费手术类耗材的持续修复契机,如爱博医疗、正海生物(30065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