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政策持续释放利好!创新医疗器械万亿赛道,迎来黄金布局时期!

本来上周想借机整理一下两会的一些政策利好的方向!无奈整个市场全在“数字中国”板块,叠加微软的ChatGPT的技术突破形成共振,但是我们看事情要多维度的去看,ChatGPT确实强大,但是那是人家的东西,在我们这片土地上,落后是要挨打的!所以我更喜欢脚踏实地的看我们能做的事情,其实这次两会释放了不少信号,特别是医药医疗行业,因为我国很快就要进入人口老龄化,这些医疗水平问题亟待解决,所以,上面高度重视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发展,相关部门也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国产医疗器械加快创新。下面我就来带大家,从几个方面看一下创新医疗器械万亿赛道的机会!



一、医疗器械到底是什么?产业链情况如何?



说到医疗器械,如果去过医院、做过体检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因为大家用来检查身体的那些医疗设备仪器,以及大家打针、包扎等用的耗材,都算医疗器械,但是这个里面技术门槛就相差甚大,从诊断设备、治疗设备到辅助设备,再到一些家用的医疗器械,涉及的产业链环节也特别的多,目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率依旧较低,医疗器械整体国产化在30%左右,而且很多高端医疗耗材依旧是以进口为主,因此医疗器械作为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



从产业链节点来看,医疗器械因为涉及产业相当多,上图左侧是我们大致的一个层级分类,这还只截取了一部分数据,我就以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为例,涉及的产业链上游生产主要原材料就包括了:医疗设备配件、电子元件、半导体集成电路、工程塑料、电子控制器件、印制电路板、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医用X射线探测器、触控显示模组、医用显示器、光电显示设备、光电设备和仪器等,辅助材料涉及医用胶片等,所以,所谓的国产化替代,就意味着,至少在整个生产产业链重要环境,一台设备的任意一个核心零部件,都需要有对应的国内企业生产,这是需要从整个产业链上下游来贯穿,才能真正的实现自主可控,因此可见医疗器械还有多久的路需要走,因此创新和国产替代将是医疗器械必须长远坚持的方向。



二、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如何?



由于全球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慢病患病率不断增加,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不断增长的医疗器械临床需求,推动了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持续发展。同时受国家医疗器械行业支持性政策的影响,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步入高速增长阶段。



根据最新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中显示,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达9582亿元人民币,近7年复合增速约17.5%,已跃升为除美国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从医疗器械全球的整体情况来看,由于欧美国家医疗器械发展起步较早,技术成熟,创新能力强,产品快速更新迭代促进了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不断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医疗器械发展起步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成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速远超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同期增速,并将持续保持高增长。



从另一组药械比数据(药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来看,中国药械比水平仅为2.9,而全球药械比约为1.4,部分发达国家甚至接近1.0,这个数据说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周期晚于药品行业,国产替代后发优势和需求潜力巨大,行业天花板也高,相较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医疗器械临床和家庭渗透率均达到较高水平,新增需求主要来自技术更新带来的产品迭代、少数尖端领域的创新产品,以及海外市场的需求增长。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仍然处于市场快速渗透阶段,未来医保覆盖面扩大、商业医疗补充保险的不断完善、各层级医疗机构的增长、进口替代加速、医疗创新技术、家用医疗器械普及都将成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预计未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仍将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三、近年来创新医疗器械有哪些利好政策?



首先从《“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来看,《规划》提出了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到2035年医疗装备的研发、制造、应用提升至世界先进水平等目标,并计划到2025 年有6-8 家企业跻身全球医疗器械行业50 强(根据MDO 杂志发布的2021年度全球医疗器械公司百强名单,我国暂无企业跻身全球50 强)。目前,国家对于医疗器械行业的政策方向明朗,医疗新基建、分级诊疗、进口替代、器械集采为政策主线,政策组合有利于国产器械厂的销售增长。所以从十四五规划来看,医疗器械板块至少未来十年,都是一个政策高度重视和重点发展的方向。



然后是最近的推广政策,3月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298号建议的答复》,国家医保局给出明确答复,并且进一步支持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对于医疗器械企业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



DRG/DIP通过打包收费的形式,将药品和耗材内化成医院的运营成本,最终实现收付费的闭环,倒逼医院降成本,控耗材。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意味着院内耗材市场格局的重塑,影响之大不言而喻。



同样,去年8月2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的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013号建议”的答复中指出将完善相关政策,指导各地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创新医用耗材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是国家首次明确创新医用耗材的医保支付途径,大多数创新医疗耗材因无法纳入医保而发展受阻,国家医保局的回复将有效打通这一难点,助力创新医疗耗材高质量发展。



另外,国家医保局还指出,在集中带量采购过程中,由医疗机构根据历史使用量,结合临床使用情况和医疗技术进步确定需求量,并根据临床使用特征、市场竞争格局和中选企业数量等因素合理确定带量比例,在集中带量采购之外留出一定市场,为创新产品开拓市场提供空间。



整体来说,这几年一直有各种政策扶持和鼓励我国医疗器械的创新,从规划到落地,对于创新医疗器械企业而言,无疑将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对于医疗器械经销商而言,将是在行业大变革之下,新的发展机遇。



四、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有哪些核心企业?该如何投资?



去年以来,在各个医疗器械细分赛道中,一二级市场资本倾向与创新产品数目呈负相关,资本偏好于创新空留白较大的细分行业,助力成长潜力较大的细分赛道研发创新,受资本青睐的医疗器械赛道,都有如下的共同点:一是具有实实在在的临床价值;二是高技术门槛产品的国产替代;三是医工结合方向的真正创新。



医疗器械的投资已经进入下半场,需要依托于更硬核的科技,“创新”仍是医疗器械领域的主旋律。创新也不仅仅是应用层面的创新,而要延伸到基础研究的创新,同时对于创业团队的要求会更高,除了专业能力,商业落地能力、市场转化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从我上面分析的产业链角度来看,医疗器械跟多个行业进行交叉融合,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机械等都需要涉及,因此医疗器械的微创化、介入化、智能化和数字化,都离不开其他行业底层技术的更新迭代。



目前来看,渗透率低于50%的细分赛道分别有医疗设备领域(除颤仪、麻醉剂、呼吸机、DR、超声、MRI、CT、PET-CT、硬镜和软件)、体外诊断IVD领域(血球、分子诊断、POCT和化学发光)和高值医用耗材领域(主动脉支架、电生理、角膜塑形镜、人工晶体、脊柱、关节、神经外科、口腔科、超声刀)。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医疗器械种类繁杂且研究门槛较高,个股波动大,个人投资者研究难度较高,我向来看好一个赛道,都喜欢借机布局该赛道的指数ETF,所以我建议关注医疗器械ETF(SZ:159883),买指数基金投资起来相对比较省心。



我分析了一下医疗器械ETF(SZ:159883),是目前市场规模最大的医疗器械ETF,其指数涵盖了医疗设备、医美、医疗耗材、IVD等细分行业,包括了医疗、养老、医美三大热门方向,前十大重仓分别为迈瑞医疗、爱美客、乐普医疗、万泰生物、金域医学、九安医疗、鱼跃医疗、奕瑞科技、欧普康视、新产业等,今年还可能会将新上市的微电生理、澳华内镜、联影医疗、华大智造这些核心器械标的陆陆续续纳入指数(上市满一年),是非常不错的指数基金。



此外,这两年医药、医疗器械板块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而且从医疗器械ETF的走势图来看,呈现底部放量横盘调整趋势,现在投资属于“不太会输钱”阶段,是非常好的布局机会。



最后总结一下,国内医疗器械赛道,无论是从市场空间、行业壁垒、增长速度来看,都非常的稳健可靠,结合近年来国家对国产医疗设备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国产医疗器械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符合“长坡厚雪”的赛道,适合长期投资者,享受时间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