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医疗器械展」骨科脊柱类耗材国家集采将至 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正在迫近。9月7日,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文件》(简称《采购文件》),明确将于9月27日由企业递交申报材料,并现场开标。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降价必不可免,但降价幅度或更加温和。脊柱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有望抓住集采带来的机遇,实现长期稳健增长。

 

  设置新的“复活”机制

 

  骨科脊柱类耗材是继冠脉支架以及骨科人工关节之后,第三个纳入国家集采范围的高值医用耗材品种。7月11日,《国家组织骨科脊柱类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文)》正式发布,标志着骨科脊柱类耗材国家带量采购启动。

 

  根据《采购文件》,本次集中带量采购产品为骨科脊柱类医用耗材,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入路方式等组件产品系统进行采购,产品涵盖了实际临床中用到的绝大部分脊柱类产品,共分为14个产品系统类别,29个竞价单元,872套系统,全国6426家医疗机构填报采购需求120.84万套,共涉及169家申报企业。

 

  《采购文件》明确了14个产品系统类别的医疗机构首年采购需求量和最高有效申报价(含伴随服务费,骨水泥除外)等关键信息。此外,拟中选规则等信息也备受关注。

 

  根据《采购文件》,此次集采对参与竞价的脊柱产品进行分组。相关企业根据产品齐全度、供应能力以及医疗机构意愿采购量分为A、B、C三组。A、B组按申报价的比价价格由低到高排序确定入围企业,产品系不全的C组企业则以申报价比价价格不超过A、B组相应平均拟中选比价价格为拟中选条件。A、B组入围企业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获得拟中选资格。

 

  此次集采出现新的“复活”机制。此前7月份发布的文件中便提及,未按规则一(即A、B组中选规则一)获得拟中选资格的A组有效申报企业,如果竞价比价价格不高于B组的最高拟中选价,也可以获得拟中选资格,不受规则一的限制。

 

  在此基础上,《采购文件》增加了一项“复活”规则,即同一个产品系统类别内,未按规则一和规则二获得拟中选资格的有效申报企业,若竞价比价价格小于等于该产品系类别最高有效申报价40%的,则该企业获得拟中选资格,不受规则一的限制。而通过规则二或规则三中选的企业,总共可以享有医疗机构采购需求量的50%。

 

  本次集采采购周期为3年,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计算。已自行开展脊柱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且尚在采购协议期内的省份,可顺延执行本次集采结果。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集采较去年的人工关节集采2年采购周期更长,相较于地方集采普遍的1年采购周期也更长。采购周期的延长有利于保持行业价格和竞争格局稳定,未来再次降价的预期降低,减少了行业波动,也为企业创新和寻找新的增长点对冲集采影响留足了时间,对于龙头企业的经营发展更加有利。

 

  降价幅度或更加温和

 

  东方证券认为,从此前高值耗材集采结果来看,2020年冠脉支架集采品种平均降价超90%,2021年骨科人工关节集采产品平均降幅在80%以上。因此,此次骨科脊柱类耗材集采降价必不可免,但降价幅度或更加温和。

 

  东方证券称,此前,安徽省已经开展过两次骨科脊柱类耗材的带量采购,其中第二次带量采购品类已经比较齐全,可以给国家集采提供参考。2019年,安徽曾率先开展了骨科植入(脊柱)类耗材的升级带量采购,结果显示国产产品平均降价为55.9%,进口产品平均降价为40.5%,总体平均降价为53.4%,单个组最大降幅为95%。2021年,安徽再次针对骨科脊柱类植入耗材进行带量采购,最高降幅达82.88%,平均降幅达54.6%。

 

  业内人士表示,从影响来看,前期创伤、关节领域的集采基本已经落地,从相关龙头企业的营业收入可以看出,集采带来市场渗透率提升,综合能力强、产品线完整的龙头企业集中度持续提升,长期成长逻辑并未发生改变。同时,集采使得龙头企业的成本控制优势进一步凸显,集采的降价压力也将倒逼企业创新升级,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才有望脱颖而出。

 

  目前,我国骨科高值耗材整体国产化率较低,尤其是技术壁垒更高和术式更为复杂的关节和脊柱领域,仍被海外巨头强生、美敦力、史赛克等占据较大份额,国内龙头企业存在较大机遇。此次169家申报企业中,三友医疗和大博医疗在多个产品系统类别中位列A组。

 

  业内人士表示,脊柱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有望抓住集采带来的机遇,充分受益于行业集中度和国产利用率提升的趋势,实现长期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