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昌平区发布《昌平区医疗器械产业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到2025年医疗器械产业产值规模超过300亿元,全口径收入达到400亿元,新增产业用地面积800亩等发展目标。
昌平区在医疗器械产业领域具有突出的发展特色和创新优势。汇集昌平实验室、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顶级科研机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拥有医疗器械上市企业9家、营收过亿企业超30家、专精特新企业30余家,产业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22项产品入选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清单,占全国12%,全市43%。医疗设备、高值耗材、体外诊断等细分领域过亿单品20余项。
行动计划又称“大头钉”行动计划,即聚焦产业“做大”目标,积极培育“头部”企业、链接“头部”资源,以“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推动产业发展。围绕发展思路,昌平区建立了“12345”的产业发展体系:以一个“大头钉”行动计划为统领;统筹空间、政策两类关键资源;聚焦尖端(脑机接口)、优势(植介入器械、体外诊断、医美器械)、特色(高端诊疗设备、生物医用材料)三类产业方向;实施创新链赋能、产业链夯实、供应链融通、服务链支撑四大工程;进行发展愿景、发展路线、空间布局、招商目标、政策导航五图“作战”。其中,四大工程为主要举措,包括每年遴选潜在龙头企业,加大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资源供给;打造医疗器械产业园,提供产业空间不少于60万平方米;升级医药健康产业政策,对三类器械取证加倍支持等多项内容,将系统支撑产业发展。